在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下,使用網路平台經營拍賣以及銷售商品或勞務已經成為大家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此類型交易國稅局已經開始關注,個人透過網際網路銷售貨物或勞務者,涉及相關稅務義務,提醒各位從事網路銷售行為的讀者不可不慎,以免觸犯法規蒙受罰款損失。
下面將介紹稅局在查核網路銷售行為,常見的方法與方向。

資訊流:網拍(平台)業者提供資料查核
- 財政部近期預告修正「稅捐稽徵機關管理營利事業會計帳簿憑證辦法」,未來電商平台(蝦皮、臉書)、APP等提供店家線上銷售者,平台業者皆有義務幫所有店家保存交易紀錄,以供國稅局查核、勾稽。
- 交易紀錄的範圍:平台交易者的身分、使用者帳號、交易品名、日期、金額等。
- 在稅局啟動調查時,平台業者須依法提供上述資料。
金流:金融與電支機構定期提供資料

- 我國透過電支條例法源,財政部可要求金融機構提供個人高頻存入帳戶金流明細(全年存入金額累積達240萬元、有三個月的存入筆數高達200筆),國稅局只要發函要求特定賣家資料,金融機構必須提供帳戶明細給國稅局,等於賣家金流攤在陽光下。
- 另電支機構因應法規,電支機構在未來每年2月底、8月底都必須申報前半年收款人身分、金流資料,包括名稱、註冊國籍、登記證照、核准設立文件、聯絡方式,還有支付工具、金額、幣別、時間等。

物流:透過宅配業者取得配送資料
- 在網路銷售行為中,透過物流配送貨物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宅配業者這邊一提供資料,寄送的日期品項等都會清楚的揭露,所以在稅局查稅的方向下,物流業者資料的提供也成為稅局核定稅額與處罰最有利的證據。
近期查稅的網路銷售行為選案重點
- 社群平台直播銷售/粉絲專業/FB私密社團:透過留言銷售數量推敲出相應對的銷售額進而評估是否設籍登記與課稅標準。
- 幽靈廚房:透過美食外送平台的資料獲取銷售額,以平台提供的銷售額評估是否設籍登記與課稅標準。
- 網拍平台:時下最夯的蝦皮拍賣、網路課程報名、交易網販售遊戲點數等,透過平台的資料雙向勾稽,網拍業者的申報銷售額與平台業者的資料是否相吻合。
- YOUTUBE網紅:網紅承接業配文(銷售勞務),團購商品,稅局透過、觀看人數、平均觀看數、頻道按讚數、粉絲追蹤數等、業配行情,進而追查是否有漏稅事宜。

大數據查稅已經是世界趨勢
- 發展大數據查稅,透過整合財政、工商、金融、社保等單位聯網,稅務資料一覽無遺;當台灣正式啟動大數據追稅後,不管是企業、個人逃漏稅,都將無所遁形;而由於電子商務數位程度較高,屆時將會首當其衝。

如果我是在網拍有銷售行為的業者(個人),對於稅務上我該做些什麼?
- 檢視自己的每月銷售額是否有達到設籍登記與課稅營業稅的標準,如已達標卻未設籍登記請盡速辦理登記,如登記相關事宜有疑惑或需要幫忙請聯繫我們。
- 審視自己的銷售行為是否與網路銷售有關,並在相關平台上透露自己的商業訊息(商家名稱與統編),無論是新設立登記或是原本從從事網路銷售的業者,都應新增或變更稅籍登記,揭露銷售平台的網域、網路帳號等訊息。
- 有關於設籍登記或核定使用發票後,產生應承擔的稅額、與稅法上申報的方式,如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詢問我們。